秦川最有名的是裤带面, 岐山人爱吃的是臊子面;
杨凌人爱吃的是蘸水面, 户县人爱吃的是擀软面;
乾县人爱吃的是驴蹄面 ,武功人爱吃的是哈水面;
老头子爱吃的是肉炒面 ,小伙子爱吃的是棍棍面;
要娃婆爱吃的是细挂面 ,老婆子爱吃的是滑角面;
众妇女爱吃的是浆水面 ,小孩子爱吃的是麻食面;
兰州人爱吃的是牛肉面, 新疆人爱吃的是条子面;
青海人爱吃的是片片面 ,周至人爱吃的是饦饦面!
陕西的面食文化积淀深厚,最早追溯春秋时期,陕西人对于面食的独特情感也成为了一种特有的本土情愫,关中汉子完成了一天的辛苦工作,一碗具有地方特色的面食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来自西安唯典陕西小吃培训中心的小编给大家介绍一种陕西美食---翠峰饦饦,翠峰饦饦可是西安市周至县的特产哟,别的地方可以很少见到的。
西安唯典的小编第一次吃翠峰饦饦,还是在九年前去周至朋友家做客。我平素爱吃面食,尤以酸汤面为主。生怕人家因好客而蒸米饭。没想到,盛放在我们面前的竟是我从未吃过的翠峰饦饦。面对一大洋瓷碗热气腾腾的油泼辣子臊子酸汤饦饦,饥肠辘辘的我早已迫不及待。只见碗中的饦饦一块块重重叠叠,忽隐忽现。用筷子夹起一块,竟大如手掌,着实令我倍感惊诧,且形状各异,椭圆形,条形均有,咬一口,厚而不硬,筋如擀面,含在口里,沁入心脾,让人欲罢不能,食欲大增。而我向来饭量大,在家面对可口的面食,向来不下两老碗,更何况是味道俱佳的翠峰饦饦。只是那日“身在他乡为异客”,就有点难为情,于是只好违心地说吃饱了。实则,还是蔫饱肚子饥。
翠峰饦饦是陕西周至的小吃,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唐贞观年间,扶风索村一索姓姑娘因抗婚逃到翠峰山,过着自食其力的隐居生活,唐太宗李世民打猎到翠峰山,因马惊迷途,闯入索姑住地,索姑娘以自己平时的主食饦饦相待,李世民食后赞不绝口,唐太宗深感其思,赦封索姑为“全贞娘娘”,并下旨保护其地,索姑去世后立庙奉祀,庙会由唐延袭至今,兴盛不衰。此后,翠峰饦饦传到宫廷作为御宴之品。也在西北地区广为流传,成为我国西部的美食佳肴。
翠峰饦饦以“筋、光、薄、辣、香”五字特点享誉三秦。汤的主要佐料是翠峰乡地产的辣子和醋烹制而成的,相当考究,还有底菜和漂花菜,一般选用红萝卜、蒜苗、黄花、黑木耳、鲜豆腐,取红、黄、绿、黑、白之五色。
翠峰饦饦所用面粉为翠峰地区的优质小麦加工面成,面是起硬撬软,搓条盘到,纯属手工制作,自古有“手里撕着薄闪闪,下在锅里莲花转,捞在碗里似银盘、吃在肚里喜洋洋”之说。饦饦煮熟盛在碗里,只见底汤菜五色相间,辣子油红光闪闪,菜与饦饦忽隐忽现,香气四溢沁人肺腑,视之,让人馋涎欲滴,食之口舌生津,回味无穷。
翠峰饦饦制作的关键之处是将醒好的面搓成条状,再掐成核桃大小的面团,放在清水中浸泡。等到要食用时用手在水中捏成一饦一饦的面团,然后随手扔进沸腾的汤锅中,煮熟即可。这种在水中用手捏成饦饦的工艺,就是它的独特之处。它食之不胀胃,易消化,却又很耐饱,很受当地人喜欢。
饦饦面非擀非切,也不是拉的,也不是扯的。就如大家常吃的揪面片一类,它呈圆形,状若饺子皮儿,中间薄,四周厚,盛在碗里像莲花,吃起来滑腻爽口,劲道十足,有嚼头。翠峰饦饦以“筋、光、薄、辣、香”五字特点享誉三秦,它的两大要素是汤和面。
汤的主要佐料是翠峰乡地产的辣子和醋烹制而成的,相当考究,还有底菜和漂花菜,一般选用红萝卜、蒜苗、黄花、黑木耳、鲜豆腐,取红、黄、绿、黑、白之五色。
想了解和学习正宗陕西小吃的朋友可以关注微信:18109282056,来自西安唯典陕西小吃培训的小编会不定期的发表一些陕西传统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简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联系西安唯典学小吃哟,小编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绍过各种小吃技术、配方、设备、文化、历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