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中的夏天是什么样子的?你肯定会说:枯藤老树昏鸦,葛优同款沙发,空调WiFi西瓜,夕阳西下,我就往上一趴!
但在陕西人的记忆里,夏天除了蒲扇凉席,还要打上一锅搅团,漏上一碗鱼鱼,最后再吃上一片锅底的锅巴,这是最享受的事情了。
搅团是西府人熟悉的一种家常食品。在过去以粗粮为主的困难年代,玉米面搅团是填饱肚子的“救命饭”,是人们天天面对的主食,打搅团也是家庭主妇的“基本功”之一。如今,它又成为人们喜爱的特色小吃,隔几天吃碗搅团换换口味也不赖。
搅团为西北特色吃食,因其制作方法而得名,定义为“用杂面搅成的浆糊”。搅团的发源地在陕西关中,最早或源于先秦。有民间传说三国时,诸葛亮在宝鸡岐山屯兵垦田,发明了搅团,深受士兵喜爱,美其名曰“水围城”,此后广为流传至陕北、甘肃、宁夏、四川等地,逐渐成为传统的吃食。
要做好搅团并不容易。首先要用少量小麦面粉做引子,加水将其搅成糊状;接着用大火把水烧开,倒入搅好的小麦面糊,继续烧滚。这时就要用一只手抓起玉米面撒在锅中,同时另一只手顺着一个方向不停地搅动,一边撒面一边搅,撒到一定程度时就要用双手持擀面杖用力搅动,搅到什么程度,完全凭经验来把握,出锅后搅团的软硬光滑与否也全凭这时的“搅功”。搅好后再倒入一定的水,盖上锅盖,用小火煮半小时左右就行了。做搅团最好用烧柴的炉子,火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火太大锅底容易煳,火太小的话锅里就不翻滚,都打不好搅团。
搅团有多种吃法。把出锅的搅团舀到碗里,淋上辣子醋水,便是“水围城”;也可以把它做成“面鱼”,准备一盆凉水,把面糊趁热通过漏勺淋入水中就可以了;另外,还可以把出锅的搅团平摊在案板上或盘子里,等到凉透时再吃。
吃搅团离不开大蒜,在捣烂的蒜泥中加入适量的盐、辣椒面、芝麻和味精,再用热油炝一下,就成了美味的调料。捞上一碗面鱼,放上油泼大蒜及醋等各种调料,就着青菜,色香味俱全,不知不觉一大碗面鱼就下肚了。还有那平摊在案板上的搅团,待凉透后用刀尖将其划成小方块,事先在碗里放入各种调味品,将搅团一小块一小块地放入碗中,蘸着调料吃,也是有滋有味。另外还可以吃汤搅团,把放凉的搅团切成小长条或小方块备用,在锅里加入适量的水烧开,放入备好的搅团,再加入盐、醋、酱油、味精、油泼辣子和青菜,等锅里的水快开时关火,要是煮的时间长了吃起来就不筋道了。这样的汤搅团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也可以把搅团切成小长条或小方块,加上各种调料和青菜凉拌起来,再盛一碗粥,把搅团用来下饭也不错。
虽然外边不少小吃摊点都有卖搅团的,但来自西安唯典陕西小吃培训中心的小编还是喜欢自己做着吃,亲身经历了打搅团、制作调料的全过程,再来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那份收获、那种感觉才更有滋味!
❶ 水围城
“水围城”是热吃。调好汤汁,酱红色农家醋水中漂浮着葱、韭、香菜等时令蔬菜。焯熟的荠菜、苜蓿,红红的油泼辣子和捣好的姜、蒜泥调在碗里,红、白、绿相间,色、香、味俱全。舀一勺热搅团在里边。待稍凉后,就着汁子夹一块儿,吃一块儿。没吃的时候,可不能搅,要不就散了。吃的时候不能急,小心烫了嘴。这种吃法,类似于豆腐脑,但比豆腐脑“内涵”更丰富,更有滋味。
❷ 凉鱼鱼儿
在陕西话里叫做“蛤蟆骨斗”,意为小蝌蚪,因为鱼鱼的样子就像一条条可爱萌萌哒的小蝌蚪~鱼鱼是用大漏勺漏出来的。凉水倒进大盆里,用勺将打好的搅团面糊倒进漏勺里,在重力的作用下,玉米糊成鱼鱼状从漏勺孔处鱼贯而下,掉进清凉的水里。
漏的时候,勺抬高点,鱼儿就细长,落低一点,就粗点儿,全凭个人喜好。清水小鱼儿,手一划动,鱼儿就成群结队地快速地游动。看了,不由得你不心动。
捞一碗鱼鱼,撒上配菜,浇上提前调好的汤汁,美味极了。更多的人喜欢浆水鱼鱼,提前准备好浆水和酸菜,根据自己的喜爱可以加入适量的辣椒,酸爽可口,是炎热夏季的一道美食,浆水的酸爽再加上滑溜溜的鱼鱼,简直绝配。
炎炎夏日,经过凉水浸透的漏鱼鱼,凉拌好,吃进嘴里不用咀嚼,从喉咙里滑进胃里,凉、滑、爽、清四个字是最好的诠释,很是解暑。
❸ 凉片片
也叫凉调搅团,热搅团出锅,待冷却定型后放在案板上用刀切成条状或块状,像拌凉粉一样,酸辣咸淡,任什么口味随你来定。这是比较新又比较有卖相的一种吃法,常见于各大陕菜馆。
随着时代的发展,搅团这个曾经的农家饭如今又回到了人们的餐桌上。因为原料为杂粮,天然健康,做法也更加精细,近年来逐渐成为了风味小吃。
于是许多卖搅团、凉鱼的流动摊点应运而生,蹬三轮车的妇女:“浆水胡麻热搅团”的广告词,引来了不少顾客。许多卖搅团的食堂也生意兴隆。够档次的饭店在风味小吃中,也有搅团,只是价格昂贵的多,反而成了“奢侈品”。当年“厌恶”搅团的人,也喜欢隔三差五的去吃一次搅团,回味一下乡愁。
想了解和学习正宗陕西小吃的朋友可以关注微信:18109282056,来自西安唯典陕西小吃培训的小编会不定期的发表一些陕西传统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简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联系西安唯典学小吃哟,小编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绍过各种小吃技术、配方、设备、文化、历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