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芥菜,中药名。为十字花科植物紫花碎米荠的全草。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和西藏东部等地。具有散瘀通络,祛湿,止血之功效。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痹痛,黄水疮,外伤出血。
多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根状茎细长呈鞭状,匍匐生长。茎单一,不分枝。基部倾斜,上部直立,表面具沟棱,下部无毛,上部有少数柔毛。基生叶有长叶柄;小叶3-5对,顶生小叶与侧生小叶的形态和大小相似,长椭圆形,长1.5-5厘米,宽5-20毫米,顶端短尖,边缘具钝齿,基部呈楔形或阔楔形,无小叶柄,两面与边缘有少数短毛;茎生叶通常只有3枚,着生于茎的中、上部,有叶柄,长1-4厘米,小叶3-5对,与基生的相似,但较狭小。总状花序有10几朵花,花梗长10-15毫米;外轮萼片长圆形,内轮萼片长椭圆形,基部囊状,长5-7毫米,边缘白色膜质,外面带紫红色,有少数柔毛;花瓣紫红色或淡紫色,倒卵状楔形,长8-15毫米,顶端截形,基部渐狭成爪;花丝扁而扩大、花药狭卵形;雌蕊柱状,无毛,花柱与子房近于等粗,柱头不显著。长角果线形,扁平,长3-3.5厘米,宽约2毫米,基部具长约1毫米的子房柄;果梗直立,长15-20毫米。种子长椭圆,长2.5-3毫米,宽约1毫米,褐色。花期5-7月,果期6-8月。
西安唯典陕西小吃培训中心的小编介绍完了“石芥菜”这种中药,各位看客肯定想“石芥菜”和石夹菜有什么关系呢,其实“石芥菜”就是石夹菜,勤劳的陕西人把这种中药做成了美味佳肴,将石夹菜从石缝里采来洗净,再用开水煮烫至蔫,取出放入瓦盆罐中,加入面汤,放一到两天就制成了灰绿色的浆水石夹菜。如果将它配以姜末、蒜瓣、花椒粉等作料做成臊子 ,然后下碗农家手擀面,调上石夹菜浆水臊子,吃起来酸中带辣,并有一股呛呛的芥末清香,让人回味无穷,胃口大开,真可谓爽口、爽胃、爽心、爽肺。我想,当年南宋诗人陆游也许是游玩凤县时,吃了一碗石夹菜浆水臊子调和的面条,才写下“晨烹山蔬美,午漱石泉洁,岂役七尺躯,事此肤寸舌”的绝美诗句的吧?
“干脚棒”、“石夹菜”和“浆粑馍”,便是“舌尖上的凤县”的代表。这三种佳肴的食材,或产于风柔、雨润、鸟语、花香的农家村落,或产于云白、水清、草肥、林密的山间沟底,是彻彻底底的绿色无公害食材,只要你尝过一次这里的美食,就会诱得你想把凤县的四季菜肴都细细品尝,西安唯典陕西小吃培训中心的小编另有文章介绍了“干脚棒”和“浆粑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小编的头条号“唯典餐饮美食文化”。
想了解和学习正宗陕西小吃的朋友可以关注微信:18109282056,来自西安唯典陕西小吃培训的小编会不定期的发表一些陕西传统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简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联系西安唯典学小吃哟,小编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绍过各种小吃技术、配方、设备、文化、历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