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十大名小吃-唯典餐饮美食文化
 

陕西美食

陕西十大名小吃

发布时间:2019-09-07
来源:唯典餐饮美食文化

陕西是一片神奇的土地(http://www.yespx.com/),从上古祖先“华胥氏”“炎黄二帝”,到“夏商周”,“秦汉隋唐”,都与这片土地有关。三秦大地的美食 和这块古老的土地一样, 散发着迷人的气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上到皇宫殿堂下到田间地头,诞生出一样又一样的人间美味。

第26届中国厨师节在陕西渭南举行,作为厨师节重大活动之一的中国盛宴陕菜品鉴大会暨陕菜品牌颁奖仪式同时举行:评出陕西十大小吃。肉夹馍、陕西凉皮、牛羊肉泡馍、葫芦头、biangbiang面、陕西饸饹、臊子面、锅盔、千层油酥饼、金线油塔被评为陕西十大名小吃,下面来自西安唯典陕西小吃培训中心的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肉夹馍:

陕西肉夹馍

全国有名,说到肉夹馍的来历,有个故事说是在西安的蓝田有一位老人去世了,因为他生前很喜欢吃肉,所以儿子就给买了很多煮熟的肉,装入盆中放入棺材。七天后准备下葬时老人居然活过来了,而且大喊大叫。人们赶紧将棺材打开一股肉香飘出来。放入棺材内的肉已经所剩不多,但却香气袭人,于是众人抢着品尝,一会儿就被吃完了。

这家人看见亲人死而复生,自是很感谢,于是又买了许多肉,用盆中剩下的肉汤再次将肉煮熟,味道更香。人们不但吃肉后来又夹在饼中吃,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肉夹馍,而且成了陕西一道有名的小吃。

陕西凉皮.jpg

陕西凉皮:

 面皮源于秦汉时期。相传刘邦在汉中称王,命萧何修筑山河堰,粮食连年丰收。农民为改善生活,把面粉加水稀释,蒸成薄饼,切条凉拌而食,味道很美。一日,刘邦微服出访,进入百姓之家,好客的农民便以凉拌蒸饼丝条招待。刘邦边吃边称赞,问及名称,农民说不出来,刘邦听了制作方法哈哈一笑,信口说道:“此乃蒸饼也。”后来,人们改用重叠式竹笼,一次可蒸数张,而且又大又簿。切成细条,筋丝柔韧,软而不断,恰像皮条,改名“面皮”。

羊肉泡馍

牛羊肉泡馍:

泡馍是土生土长的西安吃食,相传宋太祖赵匡胤落魄时,流落长安,正值寒冬,饥渴难耐,囊中只有一饼,饼冷口干,难以下咽,街边一家卖羊肉汤的老板,见之不忍,给了他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赵匡胤将饼掰碎泡入,吃完顿觉神清气爽,豪气冲天,一扫颓废心情,踏上征程。登基以后,尝遍世间美味,心中独独放不下记忆中的羊肉汤泡饼,传令厨房仿制,近百厨师苦思冥想,才定下做法,就是现今的羊肉泡馍。据说赵匡胤吃后龙颜大悦,成为每天定点菜品,厨师长封了万户侯,估计是世界上首位因为推动饮食文化发展而封侯的人,可惜没法考证,要不然中国就又多了一个世界最早推动饮食文化发展的人。

葫芦头泡馍

葫芦头:

葫芦头泡馍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朔到唐代。相传唐高宗龙朔元年(661),有一胡某在长安朱雀大街开设了一家“杂羔店”,专卖猪杂碎。一天,药圣孙思邈路过此处,入店吃了一碗“煎白肠”,觉得肠子腥味大,油腻重,询及店家,知制作不得法,当即给店主开了一个八珍汤(八种调料)的方子,让其如法泡制,果然肠肥而不腥,汤油而不腻,味道十分鲜美,从此顾客盈门。店主为感谢药圣的指点,便在店门首悬一药葫芦以示纪念,并将所卖食品取名“葫芦头”。这“葫芦头”的名称来历还有一说,即指猪大肠与猪肚相连接处的一段,油脂丰满,形状很像葫芦,故以此为名。到了清末,西安街头又有不少经营猪肚肠的“猪杂羔”店。1923年原猪肉店的小掌柜何乐义也挑担经营起猪杂羔来,为了取得竞争优势,他在唐代“葫芦头”的基础上锐意改进,在大肠头中又配以猪肚、白肉、鸡肉、骨头汤等精工细作,烹制成的肚、肠绵烂、肥嫩鲜美,调味以麻辣为主,肥而不腻,清爽利口,生意十分兴隆。

biángbiáng面

biangbiang面:

据说一位集怀才不遇愤世嫉俗贫困潦倒饥寒交迫于一身的秀才来到咸阳,他路过一家面馆时,听见里面“biáng——biáng——”之声不绝,一时饥肠辘辘,不由得踱将进去。只见白案上摆满了和好的长条状面块儿,师傅拎过一块儿,扯住两头,摔打成裤带般宽厚扔进锅里,摔打了好几块儿,从锅里捞出一海碗,碗底事先盛着作料和一些豆芽青菜,自然要浇上一大勺油泼辣子,热腾腾端上来。

秀才看得兴起,大叫:“好啊!店家来一碗!”“这位客官一碗……”店小二一声长长的吆喝,顷刻间一碗面摆到面前,碗中罄净,直吃得秀才大汗淋漓。“店家,结账!”秀才喝道。一摸兜,坏了,一时忘形,竟忘了囊中早已空空如洗,顿时窘住,刚才的热汗顷刻间冷冰冰刷在脸上。一旁,店小二斜着眼耸着肩,一脸坏笑。“小二……”秀才讪讪,话刚出口便被店小二堵住:“客官,本店小本经营,概不赊账。”见店小二不通融的模样,秀才又向身上摸去,左一摸,右一摸,上一摸,下一摸,好像早晚能摸出几文钱来似的。

店小二心想:“你个穷秀才,看你摸出什么来。”天呀,这不是有辱斯文么?秀才一面摸,一面思量脱身之计。他与店小二答讪:“小二,你家这面何名?”“何名?”店小二学着秀才的腔调说:“biáng、biáng面。”秀才问:“biang、biang面?biang、biang字咋写?”这家面店可是远近闻名的老字号,其面做得特殊,面与面板摔打撞击,“biang、biáng”也,故称“biáng、biáng面,biáng、biáng”二字咋写,店家做面,客人吃面,谁也没去想过。见店小二答不上来,秀才顿时有了主意,他说:“小二,你与老板商量过,本人今天没钱,可否写出‘biáng、biáng’二字,来换这碗面吃?”店小二顷刻间回来,说:“成。”店家心想:“古来就没有‘biáng、biáng’二字,看你穷秀才怎么赖账。”“biáng、biáng、biáng、biáng……”秀才心里嘀咕,嘴上嘀咕。

秀才读书,也最认书,古往今来偏偏没有这“biáng、biáng”二字 ……“书上没有,岂可生造乎?”皇上可以造字为名,秀才岂敢与之比肩?秀才满腹心酸,一腔惆怅;寒窗苦读,功不成,名不就,众目睽睽下,落到赖账这般田地,天理不公啊!他一急,心里骂皇上:“什么‘日月当空照’?民间疾苦,哀鸿遍野;宫闱倾轧,豺狼当道;贪官污吏,横行乡里;我秀才寒窗苦读,就因无钱无人,打不通关节,获不取功名……日月何照之有!罢罢罢,你皇上能造字,我秀才何尝不能?”秀才一声大喝:“笔墨伺候!”只见他笔走龙蛇,大大地写了一个biáng!他一面写一面歌道:“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夹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着车车进咸阳。”一个字,写尽了山川地理,世态炎凉。 秀才写罢掷笔,满堂喝彩。

从此,“biángbiáng面”名震关中。

饸饹

陕西饸饹:

饸饹(读音hé le),也叫河漏、和乐,是将荞麦面加上一定比例的小麦面和软,用饸饹床子(一种木制或铁制的有许多圆眼的工具),把面通过圆眼压出来,形成小圆条。比一般面条要粗些,但比面条坚、软,食用方式和面条差不多。在北方尤其是陕西关中最为出名和常见。饸饹是中国民间传统面食小吃,作为中国北方最常见的面食吃法之一。传统的做法是用一种木头做的“床子”,架在锅台上,把和好的面(经常饸饹用的是荞面)塞入饸饹床子带眼儿的空腔里,人坐在饸饹床子的木柄上使劲压,将饸饹直接压入烧沸的锅内,等水烧滚了,一边用筷子搅,一边加入冷水,滚过两次,就可以捞出来,浇上事先用豆腐或者肉、红白萝卜等做好的“臊子”,就可以吃了。由于其美味可口,香气逸鼻,在中国北方地区颇为时尚。

臊子面

臊子面:

岐山臊子面是陕西面食的代表之一,他以面:“薄、筋、光;汤:煎、稀、汪;味:酸、辣、香”为特色。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红油浮面,汤味酸辣,筋韧爽口,老幼皆宜。并且岐山臊子面的肉臊子保存时间长,做好的臊子肉可以保存一个冬天。在陕西岐山一带,农村家里做好一大盆肉臊子,每天下地回家煮点干面条,加一点炒好的素菜,加上酸醋熬出来的肉臊子,在来些油泼辣子就是一顿晚餐,简单方便、酸辣味重、非常适合大家庭就餐,正因为方便,现在更加适合餐厅经营。

锅盔

锅盔

锅盔又叫锅魁、干馍,是陕西省关中地区以及甘肃省武威地区城乡居民喜食的地方传统风味面食小吃。饼大直径二尺外,又圆又厚像锅盖。

锅盔源于外婆给外孙贺弥月赠送礼品,后发展成为风味方便食品。料取麦面精粉,压秆和面,浅锅慢火烘烤。省外人编成的顺口溜“陕西十大怪”中,有一怪为“烙馍像锅盖”,指的就是锅盔。

千层油酥饼

千层油酥饼

千层油酥饼是陕西特色小吃。色泽金黄、层次鲜明、脆而不碎、油而不腻、香酥适口。相传,油酥饼是由唐代的千层烙饼,经历代厨师不断精心改进而成。经制酥、和面、制饼、煎烤而成。

金线油塔

金线油塔

金线油塔是陕西三原地区的一种名贵的传统小吃。它层多丝细、松绵不腻,其形状“提起似金线,放下像松塔”,故而得名。

相传始于唐代,原名“油塌”,清代时有了改进,选用上等面粉、猪板油等原料,增加油饼层次,把饼状改为塔形,将烙制改为蒸制,名称也由“油塌”改为“金线油塔”,成为上乘美点。油塔蒸好下笼食用时,用手略加拍折抖松,放在盘里,佐以葱节、甜面酱等,别有风味。

西安唯典小吃培训中心的小编介绍了这么多美食,想学习这些小吃技术的朋友可以联系西安唯典陕西小吃培训中心学习哟,小编微信:1810928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