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食是陕西关中农村常见的一种小吃,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时也把麻食带到了西藏,现在藏族也有食用,他们叫做“गांजा भोजन”。麻食可以烩着吃也可以炒着吃,平常家中过夜的剩饭总是没人想吃,可麻食就不同了,再次加热哪才叫美味。
烩麻食是陕西关中的一种家庭小吃,尤其在西安及其周边地区十分的流行。手工麻食口味筋道,汤料味道浓郁,汤中配上自己喜欢的时令蔬菜,更是可以做出百变的花样。虽说万变不离其宗,它总归是麻食,但可以尽着自己的性情变汤变菜,又能吃到特色的麻食,岂不快哉!
麻食这种面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在他的成名作《饮膳正要》一书中说:“秃秃麻食回回食面,系手撇面,白面6斤做秃秃麻食,羊肉一脚子,炒焦肉乞马,用好肉汤下,炒葱调和匀,下蒜酪、香菜末。”这里指另沏汤烩秃秃麻食。明代美食学家黄正一在《事物组珠》一书中也有说明:“秃秃麻食是面作小卷饼,煮熟人炒肉汁食。”同代饮膳典籍《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一书中更有详细的记述:“秃秃麻食入水沿面和圆小弹剂,冷水浸,手掌按小薄饼儿,下锅煮熟,捞出过什,煎炒酸肉,任意食之。”史书将秃秃麻食的制法、煮法以及食用方法表述得颇为具体。据中国营养学家和美食家考证,如今在杭州、北京、上海、西安等大中城市餐馆里的烩小吃——“猫耳朵”,就是由古代食品“秃秃麻食”演变而来的。
贾平凹先生在《陕西小吃小识录》称作“圪咜”(陕北语)。关中人称作麻食、猫耳朵。以小麦面粉为料。掐指蛋大面团在净草帽上搓之为精吃,切厚块以手揉搓为懒吃。爱国将领杨虎城是陕西人,当抗战胜利的喜讯传来时,他情不自禁的对夫人说:“快给我买顶草帽,我要吃家乡饭,再买些酒菜来,好好庆祝下。”原来他的家乡在陕西省蒲城县,那里的家乡饭就是麻食。草帽作为日常的雨具,在当地作为制作麻食的工具,为的是搓上草帽上的花纹。
麻食制作极其简单:
1)和面,面要稍微软一些,并醒二十分钟;
2)面团擀薄成1cm左右厚的面饼,再切成1cm宽的面条,切好的条用手在案板上稍微滚成圆柱;
3)圆柱均匀切成小面丁。
4)案板上撒面粉,用大拇指在面丁上轻微摁一下,借着摁劲轻轻搓一下,面就会卷起来,像一个猫耳朵的样子。表面稍微粗糙的案板易搓成形。
5)把“猫耳朵”煮熟。
6)各种蔬菜,切成开心果大小的样子,炒熟;
7)西红柿切小块,在锅中炒成酱,加足够的水,水开后放入青菜和调味料。
8)将煮好的麻食以及黄豆,炒好的配菜倒入汤中,大勺一搅,盛入碗中,加上香醋和油泼辣子。
注:炒配菜时最好加上西红柿酱既上色又美味,不要用番茄沙司,一定要用铁桶装的西红柿酱,新疆产的红门宴西红柿酱最佳。
想了解和学习正宗陕西小吃的朋友可以关注微信:18109282056,来自西安唯典陕西小吃培训的小编会不定期的发表一些陕西传统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简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联系西安唯典学小吃哟,小编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绍过各种小吃技术、配方、设备、文化、历史的!
我要学技术(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累计 6800+ 企业及个人通过我们培训开始了创业项目